学员园地
聚焦高质量发展课题 赋能中青年干部成长——嘉定区第31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举办 第一期学员论坛
近日,嘉定区第31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嘉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赴上海械谷产业园举办第一期学员论坛。
实地调研——身临其境感受产业成果
在南翔镇制造与机器人国际联创中心,学员们详细听取了企业规划设计与功能定位介绍,并参观了企业自主研发的多款机器人产品。

走进上海械谷产业园,学员们近距离观摩手术机器人现场操作演示,深入了解园区重点企业的科技研发成果及转化应用情况。


学员论坛——交流碰撞展现所思所悟
论坛环节中,袁雅、田野、郑逸、金博闻等4位学员结合自身岗位实际,围绕“如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主题,分享了工作体会与思考,展现了中青班学员积极投身嘉定区域发展的热情与担当。

此外,瑞金创新中心主任常庆介绍了瑞金医院在嘉定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
本次学员论坛不仅丰富了培训班的教学形式,更助力中青年干部直观了解嘉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激励学员在各自岗位上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主题分享结束后,来自街镇、委办局、区属企业和村居的学员代表立足本职工作,围绕主题分享内容积极交流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学员周乾梁:新质生产力是引领嘉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智慧飞治”系统便是一个例子,通过无人机网格化巡检,实现高精度监测与案件高效处置,破解传统治理难题,以数据驱动优化公共服务,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治理基础。
学员陆融融:一是要做新技术的孵化者,坚持投新、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用好天使基金投资,支持早期企业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二是要做新兴产业的引领者,聚焦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通过直接投资和基金投资的“双轮驱动”,为新兴技术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三是要做创新生态的共建者,发挥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连接器、孵化器、增速器作用,有效促进实体企业、科技企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的良性互动。
学员朱玉婷:一是优服务、引企业。全覆盖走访人力资源企业,联合街镇、委办局即时解决企业需求;深化“嘉定人才港”及江桥分中心建设,一站式疏通注册、场地、证照堵点,让项目“零障碍”落地。二是强招商、出政策。锁定高端猎头和平台型机构,全流程助力企业;同步加快政策出台,用“真金白银”留住优质企业。三是塑品牌、搭平台。升级“嘉人课堂”,企业“点单”讲师团,开展精准培训;定期举办人力资源机构与重点产业联谊沙龙,促成双方深度合作。
学员顾玉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需精准司法供给破解难题。聚焦企业关心关切,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保护需有前瞻性,建立技术争议快审通道、联合专家破解难题,主动对接产业园,指导专利布局、降低维权成本;二是全产业链协同保障需有连续性,充分利用诉前调解机制高效处理上下游产业商事纠纷,维护企业产能,避免断链风险;三是创新风险防控要备足提前量,梳理企业创新潜在法律风险,发布典型案例和法律指引,维持好法律与创新的动平衡。高端制造发展需司法精准赋能,司法与产业同频共振才能真正激发创新活力。
学员万琦欣:作为一名科技条线的工作人员,我将以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服务活力动力充沛的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积极助力创新策源,发挥战略科技力量集聚的资源禀赋,助推高校院所与企业双向对接;加速成果转化,搭建技术熟化平台,畅通“概念验证-中试-孵化”转化链条,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规模化;助力科技金融,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创中心双重优势,让更多优秀的科技企业穿过科技创新的“死亡之谷”,不断发展壮大。
学员浦鑫:培育新质生产力需精准施策、协同发力。嘉加集团作为区属国企通过收储园区、改造老厂房为新质生产力拓展空间载体,以院地合作大赛、协办科交会等方式打通新质生产力创新转化链路,让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我作为中青班学员,将汲取其经验,立足本职聚焦区域需求,主动服务战新产业,以实干为嘉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学员朱琳: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回到乡村,而是用新质生产力重构乡村价值网络。我们总把乡村产业发展等同于“种地+农家乐”,但械谷的启示在于——乡村的竞争力不在“农”,而在“链”。我们要从产业跨界、人才反哺、空间重构等方面打破思维定式,通过“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激活内生创造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学员顾玉雯: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是基本三要素在内涵和功能上实现全面升级。财政作为资源配置的核心工具,唯有以“精准滴灌”替代“大水漫灌”,方能推动嘉定从“制造大区”迈向“智造强区”,为长三角一体化贡献嘉定智慧!一是集中财力保重点,加大科技投入。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产业升级。三是政策兑现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
区委党校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潘红虹对活动进行了点评,并对学员们的思考和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区委组织部相关同志以及中青班组织员、班主任参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