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开创上海科创中心嘉定重要承载区建设新局面”专题研讨会在嘉定举行
6月26日,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发展研究院和嘉定区委党校联合主办的“开创上海科创中心嘉定重要承载区建设新局面”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汇集了一批上海市科技创新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各界精英,为不断开创上海科创中心嘉定重要承载区的发展贡献智慧。
嘉定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姚卫华致辞。嘉定区科委副主任、区科委科协党组成员樊玉艳,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旭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教授张沛,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总经理董业民作专题发言。上海市委党校校院工作处处长陈莹参加会议,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潘文轩作会议总结。研讨会由嘉定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赵俊明主持。
姚卫华在致辞中指出,科技创新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基因,也是嘉定这片土地蓬勃发展的活力源泉。嘉定区作为全市高端制造业主阵地和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产业基础雄厚、科技创新活跃、人才资源丰富,有责任也有条件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闯出新路、走在前列。未来,嘉定对开创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新局面充满热情、充满信心,全力争当高质量发展标杆,加快推进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
樊玉艳介绍了嘉定科技创新产业的总体情况,并围绕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探讨。她表示,根据《嘉定区科创新动能发力行动方案(2023-2025)》,嘉定要打造四大体系,用好创新主体、创新成果、创新生态、创新产业,制定了22项具体指标,从2023年到2025年的目标值做了逐一的分解和部署。并强调用好五方面的力量,一是以国家级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代表的基础关键技术策源力量;二是以行业龙头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产业力量;三是以公共研发科技服务为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力量;四是以科技金融、创新载体为支撑的科技要素保障力量;五是以科技政策应用场景为配套的基层科技专员力量,这是我们非常宝贵的资源,需要进一步推进校地、院地合作,更好地用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常旭华围绕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分析探讨科创中心策源能力提升的几个着力点。他认为,可以通过加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储备,加强顶尖战略科学家的培养和储备,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发展环高校、环院所知识经济圈,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进行前瞻性总体规划布局。
张沛论述了“三重危机”叠加下中国科技竞争与合作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优势和短板,提出应以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科技合作破解困局。包括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深化完善开放创新的体制机制、参与国际科技创新的人才储备等。
董业民围绕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超越摩尔”重大功能型平台和创新生态作了介绍。强调遵循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规律,上海微系统工研院探索了全过程创新的高质量孵化道路,注重加快创新融合发展步伐,需要加强在研发中试、企业孵化、科创金融等各方力量的参与,力争在嘉定营造全民创新的高质量科技成果孵化生态,努力实现嘉定重要承载区向核心承载区的新跨越。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作专家点评。他认为,在科创中心建设中,要特别强调协同和融合,要打破行政地域边界,促进人才流动、资源要素流动,包括企业的流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最好载体之一,嘉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产业创新资源都很丰富,可以从战略上考虑在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把一直困扰区域经济发展的同质化竞争模式转化为差异化共赢模式。
本次研讨会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下午,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智能型新能源汽车研发与转化功能性平台、新微创源孵化器、联影医疗等单位代表,分别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中的政产学研合作、发挥科创平台作用、聚焦新质生产力、探索产学研医合作发展”等议题进行交流发言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委党校、同济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上海市党校系统北部片区协作体成员单位以及嘉定区相关单位代表,共5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