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嘉定党校积极改革创新 让培训有料更有味

作者:徐芳发布时间:2018-05-16

今年是嘉定建县800年,也是新一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起始之年,嘉定党校以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为目标,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径,从方式、内容等方面入手,力求让培训有料更有味,符合新时代干部培训的要求,符合嘉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如何让培训有料更有味?我们尝试了三种做法:一是激活了史料和史实。漫漫八百年的历史岁月,孕育和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源,也沉淀了爱国爱乡、重教崇文、清廉低调、创新求变的丰富案例和故事,这些内容静静的躺在档案馆和博物馆里,通过积极寻访联络,在第23期处级干部轮训班中,请来了嘉定博物馆原副研究馆员陶继明老师,结合党性教育,对嘉定历史进行了解读。陶老师讲起嘉定,可以说是如数家珍,学员们听着自己脚下土地上发生的故事,也津津有味,特别是讲到清代康熙年间清廉的嘉定知县陆陇其如何在自己家后院种菜,民国的徐鼎康官至江苏省长死时无钱下葬,由仆人凑钱安葬等案例时,学员们更加为这些本土的清官竖起大拇指。在博物馆和孔庙科举博物馆,陶老师现场为学员进行了讲解,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实现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

二是激活了学员红色基因。月初,第23期处级领导干部轮训班的39名学员,前往古田会议旧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是嘉定区首次通过办班的形式,组织领导干部赴古田会议旧址开展学习教育。通过现场教学、情景教学,学员们重走长征路,送粮送弹、支援前线。古田是长征出发之地,是党的成功的地方,嘉定的发展与古田会议精神高度契合,选择这里进行现场教学就是要让学员“从古田再出发”,找到初心、坚定信仰,进一步锻炼提升党性修养,提升推动嘉定改革发展的能力。

三是激活了教员的主动性。一方面是与市委党校和中浦院进行现场教学基地的合作开发。梳理出了包括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现场教学基地20多个,每个基地都由党校教师参与开发,为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外开拓了发挥本领的新天地。另一方面,对教学设计环节进行了积极探索,引入了教学项目组的模式。破解了由于课程安排紧,教员忙于备课,授课,不能及时了解学员的需求,导致党校的理论教育工作在思想认识共同点和利益关系交汇点上与当前的领导干部存在着错位的难题。比如本次23期处级干部轮训班,成立了由组织员、班主任、教学指导员共同组成的项目组。教学指导员由教研人员担任,负责整个办班项目的课程设计。项目组模式,实现了教师与学员的零距离对接,教研人员在担任教学指导员过程中,从办班的起点开始,就参与了教学设计的全过程,在办班过程中,又更多的和学员接触,加深了解,更加容易了解学员的话语体系和干部的话语体系,对于教师来说,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与各个部门沟通和交流的的渠道,就像是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区情调研,得到了大量的发展信息、区情动态。通过这样的运作方式,可以积累很多区域发展中更加实在和具有实践基础的数据,这些数据进一步梳理利用和开发,对于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进决策的良性循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让培训变得有料更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