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嘉定区委党校突出“四个”坚持,实现“四个”提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区委党校在区委第五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 突出特色优势,激发工作干劲,自觉把主题教育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服务大局、服务培训、服务基层的强劲动能,推动党校主业主课提质增效,推动党校办学质量持续提升,积极打造一流党校。
一、坚持抓实主题教育,实现学习效果提升。区委党校从严从实要求,高站位谋划部署,高标准统筹推进,以“三个到位”抓好贯彻落实,确保主题教育实打实不走样。一是专题学习到位。突出指定书目和篇目,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注重运用和挖掘现有资源,创新载体形式,校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通过专家学者“导”学、校领导带头“讲”学、围绕专题“研”学、现场基地“悟”学、党校与区总工会“联”学、先进典型“领”学、运用网络载体“自”学的“七位一体”的学习格局,带着饱满情感深度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信仰、铸入灵魂,使党员干部在自我教育、互相启发中,实现思想认识的再提高、再升华,切实做到用心学进去、用情讲出来、用力做起来。截止10月底,主题教育以来,共开展专题学习13次,讨论交流10次。二是调研检视到位。校领导班子成员从小切口入手,围绕支部建设、现场教学基地开发、党校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等四个课题,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刀刃向内检视问题,坚持拜群众为师、以群众为镜,组织培训学员、基层党校负责人、结对共建单位、教职工以及离退休老同志代表等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通过党总支班子成员与有关人员谈心、校内设立意见箱,随时接受群众意见建议,倾听各方声音,找准制约党校工作发展问题症结,认真思考对策建议。班子共检视问题6条,班子成员18条。三是整改措施到位。充分借鉴第一批主题教育经验做法,积极抓好整改工作的落实。目前,班子已完成即知即改问题2个,主题教育期间整改2个,持续整改2个;班子成员已完成即知即改问题4个,主题教育期间整改6个,持续整改8个。对一时解决不了的,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剖析,一项工作一项工作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治工作台账,逐一列出问题、任务、责任、标准“四个清单”,实行动态调整销号,确保整改见底清零。
二、坚持抓实干部培训,实现办学质量提升。注重将主题教育与新课开发、干部培训、教学改革等工作统筹结合起来、双促双赢。一是及时开发设置新课。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组织7位教师,通过明确分工、精心准备、集体备课、个人试讲、专家点评等方式,开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课程7个,初步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教学布局,推动新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二是狠抓干部教育培训。积极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所有班次设置和增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内容的比重,并自主开发网络测试系统,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题库,对参加党校培训学员做好“凡进必考”,实现全覆盖。截至10月,先后举办处级领导干部班、中青年干部班、党外中青年干部班、科级干部班、西藏国资委班、新任公务员班等主体班次,与区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支部书记轮训示范班等62个班次,共培训各级干部约7271人,为全区主题教育的开展助力,受到培训班学员高度肯定和好评。三是持续推动教学改革。根据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不断规范培训班次,深化教学改革,通过推动“用学术讲政治”和新专题课试讲评课活动以及教学质量测评,推进情景模拟教学和异地现场教学以及辩论式教学,力推“学员论坛”和社会调研,全面改进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进一步提升了干部培训的质量。四是快速改善功能性设施。在区委的重视和关心下,按照“整体规划,一次入库,分步实施,逐年到位”的原则,对党校教室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建设覆盖全校范围的无线网络、增设底楼开放式阅读区、升级智能信息显示系统、对食堂和学员宿舍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了办学条件和质量,受到学员和教职工的普遍欢迎。
三、坚持抓实理论建设,实现科研水平提升。把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与推动党校理论建设互促共融,不断促进党员干部践行初心增干劲,牢记使命促担当。一是注重集体攻关。以聚焦“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为重点,以校(院)区战略合作为平台,立足嘉定镇街道的睦邻点实践,在常务副校长赵俊明和副校长夏侯建球的领导下,成立以张敬芬为负责人的课题组,多次深入嘉定镇街道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睦邻点酝酿、形成、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又放大个案,探寻超大型城市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一般规律。课题组全体人员分工协作、集体攻关,先后数次召开研讨会,反复推敲、打磨。历经一年艰辛,《睦邻点:超大型城市基层治理的新模式——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的实践》终于完稿付梓,即将公开出版发行,这是主题教育期间取得的阶段性重要成果,充分发挥党校“智囊团”作用,进一步增强了辐射力和带动力。二是注重课题申报。建立规范的课题申请和课题经费奖励制度,形成以课题负责人为龙头的项目领衔,不断激发内生动力;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科学选题,全力打造课题研究精品成果,不断提升科研成果质量,力争在市委党校系统科研工作中争先晋位。党员教师积极申报课题,中标市委党校课题2项;中标省部级课题1项,位列区级党校第2名;在研课题8项。相关经验做法分别在市委党校校(院)长会议和《上海党校系统工作简报》进行了介绍刊发。三是注重实证研究。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政治建设、“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等重要内容,党员干部参与和独立撰写各类理论文章分别在《中国组织人事报》《上海党史与党建》《党政论坛》和《开拓》等报刊杂志上发表6篇,及时亮出党校的观点。教师们共参加研讨会15人次,提交并入选文集4篇。
四、坚持抓实服务基层,实现群众满意度提升。主题教育的成效,最终要落实到为民服务的实践中。一是宣讲辅导“面对面”。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岗位的需求,采取“菜单式、点对点”送学模式,高起点选题打造精品课,确定了“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根本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精神”、“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等10多个专题,校主要领导和党员教师深入基层,宣讲25场次,听众2560余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有效地配合全区主题教育的开展。二是深入一线“接地气”。坚持“重心”下移,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加强社会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基层动态,拉近党校和基层群众的距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截止10月底调研走访党员群众、村居、企业共377个。积极推进体验式实践,选拔党员骨干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通过走访“睦邻点”、“百姓说事点”,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锻炼实践能力。三是倾心解难“送温暖”。结合党校实际,一方面是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烘焙制作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还对教职工亲属以及生病住院的同志,及时进行慰问,体现组织的关心、关爱。另一方面是持续开展“二村一居”结对活动,与嘉定工业区娄塘村、江桥镇五四村、嘉定镇街道秋霞社区签订结对共建协议、计划,在理论学习、基层调研、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等方面加强共建,定期对生活困难家庭、学生进行走访慰问,给予资助。并与结对基层群众交流,与他们真诚沟通,为他们分忧解难,做到倾听心声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