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深化改革引领发展 赋能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第37期处级进修班第二单元专题培训在南京大学圆满举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升领导干部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的能力和水平,近日,第37期处级进修班第二单元专题培训在南京大学成功举办。为期一周的培训课程设置科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形式多样,取得了明显成效。
本次培训紧扣深化改革与城市现代化发展这一议题,旨在通过系统性的理论学习和前沿性的实践考察,帮助学员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能力。培训中,学员们聆听了多位知名专家的精彩授课,内容涵盖城市规划、国际形势、新质生产力、数字化转型、科技成果转化、低空经济等多个关键领域。
理论筑基,深化对改革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培训注重理论前沿与政策解读相结合。南京大学张京祥教授深刻阐释了以高品质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强调规划创新需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毛维准教授深入分析了百年变局下的国际安全形势与中美战略竞争,为学员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提供了重要启示。杨德才教授系统讲解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力机制与制度保障。胡广伟教授则聚焦数智时代,阐述了如何通过思维创新重塑治理与服务模式。这些课程从宏观到微观,从国际到国内,从理论到实操,为学员们构建了系统化的知识框架,深化了对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城市内在规律的理解。
实践赋能,汲取先进地区的创新发展经验。培训特别强调现场教学与实地感知。学员们走进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展览馆,通过宏大的沙盘和详实的展示,直观感受了新区在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宏伟蓝图与实践成效,为思考城市新区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学员们深入了解其一体化运营模式以及在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方面的机制创新,对如何更好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区域协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学员们还走访了埃斯顿自动化、润和软件等代表性高科技企业,亲身感受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澎湃动力;参观栖霞区政务服务中心和仙林街道,学习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先进经验。这些实地教学点,使学员们得以将课堂理论与一线实践紧密联系,汲取了宝贵的经验。
研讨升华,凝聚推进嘉定建设的行动共识。 培训期间,安排了专题授课、案例分享、分组讨论等多种互动环节。曾智教授关于党政干部职场生态与自我管理的生动讲解,引发了学员对修身律己、担当作为的深入思考。杨思军副院长分享的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探索路径,黄大庆教授展望的低空经济发展前景,都极大地启发了学员的创新思维。在分组讨论中,学员们围绕“如何推进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这一主题,结合培训所学和自身工作实际,畅谈体会、交流思想、碰撞火花,进一步明晰了工作思路,增强了以实际行动服务区域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员们普遍认为,此次培训时机恰当、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组织周密。通过高水平的理论教育、前沿的实践启迪和深入的研讨交流,大家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站位,深化了对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提升了对现代化城市建设规律性的把握,增强了推动嘉定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第一组学员孙铮(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政府侨办主任):南京大学的一周学习培训,课程安排非常紧凑高效,教学内容丰富精彩,调研点位典型性突出。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仙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参观学习,通过深入学习仙林街道前党工委书记孙金娣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受触动、倍感鼓舞。孙金娣同志扎根仙林街道十余年,以“钉钉子”精神将仙林街道从一个矛盾复杂的城郊结合部,打造成为全国闻名的和谐幸福样板,其背后蕴含的为民情怀、实干作风与创新精神,为每一位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也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孙金娣同志为标杆,立足本职工作,自觉对标对表,将学习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
第二组学员潘秦刚(区纪委监委第五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这次南京大学一周的学习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个人感觉收获满满。通过大学教授、专家学者有关城市规划、数智治理、科技创新、低空经济等方面的专题授课,帮助我进一步强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理解,特别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内涵和要求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把握,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拓宽了知识面;通过现场实地教学,深入学习南京市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以及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方面的先进经验,让我体会到“创新和实干”才是贯彻落实总书记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最好写照。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要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动能,勇于自我革命,自觉对标对表,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忠诚履职,敢于亮剑,更好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
第三组学员沈建民(新成路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这周参加在南京大学开展的教学活动,在这所汇聚学术智慧与前沿视野的高校里,通过专家授课、现场参观与交流分享,我沉浸式学习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特别是对科技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发展有了更为系统且深刻的认识。培训中,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是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引擎,而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则是改革落地的关键抓手。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搭建科创平台吸引技术人才,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升级传统产业,不仅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更让城市功能与治理效能显著提升,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未来,我会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在工作中积极践行改革要求,为以改革引领城市建设、以新质生产力激活城市发展动能贡献力量。
第四组学员管月霞(区审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南京大学一周的学习令我收获满满,尤其是关于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的学习内容,让我深刻认识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课堂上杨思军老师向我们阐述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痛点和堵点,而实地考察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成功范式:其通过“团队控股”激发内生动力,以“合同科研”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构建了一个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实现了实验室与市场的完美链接。通过此次学习,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同时也拓宽了运用市场化、生态化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的工作思路。作为新时代的党政干部,我深刻体会到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提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